在东北地区有句民谚:姑爷领(女婿)进门,小鸡断了魂。说的就是在这边的民俗里,每当女婿来到丈母娘老丈人家,作为长辈必须在自家养的笨鸡中抓上一只做菜,用来招待女婿的到来。其实不只是招待女婿,在东北民间一般都会在家里来且(客人的时候)杀鸡待客,那也是能做到的最高的礼遇了,是相当有诚意的表示。那么这道能让小鸡断魂的菜是什么呢?这就是大名鼎鼎有号称东北四大炖之一、待客和家宴头牌的:小鸡炖蘑菇!
要说这道菜,用料也是相当讲究的。最好选自家养的“小笨鸡儿”也就是一些地方所说的“土鸡、溜达鸡”。小,是指年轻童子身。笨,很多外地人不理解东北各地所说的这个“笨”的含义。它并非指智商,而是说小鸡的生长环境自然,可以自行觅食活动自由空间大。当然适当的人工辅助也是要有的,通常是投喂纯粮食而不是现在商品鸡规模化养殖所准备的那种工厂出品的饲料。鸡的品种也是诸如芦花鸡等传统品种。因此,这些小笨鸡的肉质紧实,耐煮有韧性味道鲜香。可以说是鸡有鸡味,是上好的当地食材!
蘑菇必须用野生榛蘑或红蘑,通常以榛蘑居多。刚采摘的榛蘑因为水分太足,导致鲜味不够,必须晾晒成干货才会激发榛蘑特有的风味。新鲜的榛蘑经过长时间晾晒之后,虽然看起来抽抽吧吧黑不溜秋其貌不扬,但内在精华被阳光和天地灵气浓缩,有一股无法浓郁且阻挡的特殊芬芳。它能最大程度激发出鸡肉的本身香味,反过来鸡肉香味也衬托出榛蘑的鲜味,是一对完美CP!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道名副其实融合山珍野味的高端大菜,更是东北菜里能有实力去挑战其他菜系高档菜为数不多的几道常见的家常菜!
烹制这道大菜基本流程是将食材处理好之后,起锅烧油快速翻炒处理好鸡肉之后加如东北大酱等调味料,期间经过几次焖炖和分批次投入泡发的榛蘑、耐煮有韧性的土豆粉粉条、土豆等。这里有个小提示,就是泡蘑菇的水不要倒掉,添汤的时候用过,会给味道加成。菜的做法千千万万数不胜数,具体操作这里不再做赘述。那么剩下的时间,就静待鸡肉的成熟与出菜上桌了。既然作为东北炖菜之首,家宴待客头牌。其汤味浓、醇厚、食材鲜香,这些东北炖菜的在地特点色更是面俱到自不必说!
其实很多时候,吃这道菜伸出的第一筷子夹回来的并不是鸡肉。真正资深的吃货,是先用筷子夹出榛蘑、粉条放进碗里,再辅助选几块肥厚的活肉(鸡腿、翅膀等部位)待食。然后再用汤勺盛出一碗汤来放在一边,等温度稍降一点后再喝或者泡饭。之所以这么吃是因为尽管鸡肉美味香气四溢,但这里面真正灵魂的是炖熟的蘑菇。而吸饱了汤汁内精华的粉条子则是灵魂伴侣,负责大快朵颐的扎实口感。先吃肉?那是小孩儿才干的事儿,这很不成熟!
想起小时候过年,这道菜和鱼一样都是必备的吉祥菜(鸡同吉;鱼,象征连年有余),也是最后上桌的压轴炖菜。每到春节那天,外边白雪皑皑有时候还会北风呼啸雪花纷飞,但家家户户的烟囱炊烟袅袅四处随风飘着各种做菜的味儿。等到人聚齐,菜就位伴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喝着酒吃着菜说着吉祥话辞旧迎新,年味儿就这么伴着满桌子的菜香酒香来了……
一道菜肴送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滋味和品尝各种食材组合的口舌之欲。更多的是透过它独特的味道,回忆起曾经令我们或感动或记忆犹新的一切,那些往昔的时光经历、情感、人和事。尽管这道菜的做法千千万万数不胜数,但私以为还是在这片塞外黑土地上吃才是最地道的。这道菜,它不仅仅是味道的承载,里面还有历史、故乡、情感、期待与寄托。但永恒不变的是唇齿之间醇厚的东北味道、中国味儿!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喜欢东北“小鸡炖蘑菇的”劳驾请您点个赞哦!
我也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和这道菜相遇的,有木有什么故事,味道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