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湿水选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华熙生物深度三位一体,产业链贯通的医
TUhjnbcbe - 2020/11/24 4:38:00

投资要点

深耕透明质酸20余年,基于技术优势建立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华熙生物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以透明质酸生产为起点,坚持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最终成为产业链贯通的头部企业。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三大块,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0.4%/25.9%/33.6%。其中原料业务为公司基本盘,医疗终端和功能性护肤品强势增长,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大幅增长。H1公司实现收入9.47亿元/+17.0%YoY;归母净利润2.67亿元/+0.8%YoY。

透明质酸原料业务技术领先,缔造全球龙头地位。

透明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超万吨,未来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速。公司原料端竞争壁垒主要存在于:①较高的技术及生产壁垒,产率、纯度、分子量范围等核心指标均处于领先水平;②注册证准入壁垒,公司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取得26项原料产品注册及备案证书,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医疗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多元化,其中医美终端增速最快。

医疗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美、骨科、眼科治疗。-年医美/骨科/眼科终端产品规模增速CAGR分别为32.2%/0.6%/16%,“颜值经济”下医美终端需求提升,医美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增速最快。尽管近年来我国医美接受水平持续改善,但相比发达国家医美渗透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前景可期。

通过专业优势铸就差异,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力持续提升。

年润百颜推出“蜂巢玻尿酸水润次抛”,正式进入功能性护肤品领域。之后公司又相继推出夸迪、米蓓尔等品牌,覆盖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消费者。公司凭借先进“玻尿酸”原料研发及生产背书凸显差异,年初以来润百颜、夸迪天猫旗舰店GMV规模保持爆发式增长,1-9月润百颜、夸迪GMV分别为0.36/0.67亿元,已可比肩部分知名化妆品品牌。

通过专业优势铸就差异,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力持续提升。

①于产能,年接近饱和,公司通过自建工厂和外延收购扩大产能,预计透明质酸原料/医疗针剂产品/次抛类产品5年内产能扩2.6/25/18倍;

②于研发,内外部研发并重,内部依托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外部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和企业投资收购;

③于营销,通过IP联名、主播带货、达人种草、邀请代言人、电视广告全方位发力品牌建设;

④于团队,持续引入核心人才建设一流的研发及运营团队,并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绑定中高层骨干员工。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全球透明质酸产业龙头,原料业务稳步发展,不断向终端医疗器械及终端化妆品等领域延伸,一体化优势稳固,看好长期发展。我们预测公司-22年EPS分别为1.41/1.91/2.50元,对应92/68/52x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元。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研发不及预期,疫情反复,产品安全等。

1.华熙生物:深耕20余年,具全产业链业务体系的透明质酸龙头

1.1.从透明质酸原料出发,打造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基于透明质酸技术优势建立全产业链业务体系,行业地位突出。华熙生物是全球领先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公司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开发有助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材料,建立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服务于全球的医药、化妆品、食品制造企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

1.2.核心研发团队资历丰富实力强劲,通过持股平台充分激励骨干员工

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制人赵燕女士通过华熙昕宇间接持有公司59.06%的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9.06%。其他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为国寿成达、赢瑞物源,分别持股7.17%、6.89%。

建立员工持股平台,保障骨干员工稳定。年12月,公司共计27名骨干员工作为自然合伙人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天津文徽以2,万元受让公司注册资本的0.31%。参照年2月及3月外部投资人的投资估值,公司在年度因此确认股份支付金额0.22亿元。公司上市后,员工持股平台天津文徽持股比例为0.28%。

董事及高管团队阵容强大,经验丰富且具备较强的执行力。董事长赵燕是华熙国际投资集团的创立者和董事长,在文化体育和健康美丽产业具有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自年底公司私有化以后,其亲自出任总经理,主导战略调整,积极布局终端产品市场。公司多位核心骨干拥有丰富的咨询、投行从业经验。

研发团队实力强劲,资历深厚,在透明质酸领域曾实现多次重大技术突破。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领导的研发团队共人,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刘爱华、栾贻宏均拥有超过20年的透明质酸相关行业从业和研发经验。郭学平是中国透明质酸发酵技术的创始人,曾带领团队实现多次重大技术突破,包括年首先在国内开始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技术研究,结束了我国只能使用鸡冠提取法生产HA的落后局面;以及年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透明质酸酶和酶切寡聚透明质酸的规模化发酵法生产等。

1.3.财务概述:业绩增长进入快车道,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公司开始向产业链拓展后收入增长进入快车道,持续兑现研发实力。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17.0%,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功能性护肤品销售业务强势增长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由年的1.17亿元增长到年的18.86亿元,CAGR为32.0%,主要是因为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前期不断提高HA原料生产技术与质量,后期战略布局终端产品领域,并积极探索计生、宠物等新领域,厚积薄发持续兑现研发实力。

公司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由年的0.51亿元增长到年的5.86亿元,CAGR为27.6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增长0.8%;年归母净利润为5.86亿元,同比增长38.2%。相比-年,年公司增速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自年加大终端产品改革创新力度后,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毛利率水平和整体费用率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公司整体毛利率大体稳定,销售及研发费率提升致净利率小幅下降。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79.74%,同比增长0.16pct,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原因为上半年营业成本增幅(16.13%)与营业收入增幅(17.0%)相匹配;净利率为28.1%,同比下降4.6pct,主要是因为研发和销售费用率上升。

积极开拓终端业务导致销售费用率持续增长。公司销售费用率由年的14.60%快速增长至年的27.65%,增长13.05pct,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终端业务收入占比及增速较高,相应的广告宣传费、市场开拓费、线上推广费增加所致。H1公司重点推广旗下“润百颜”品牌,绑定“智慧玻尿酸”项目,打造透明质酸护肤品核心品牌。

管理费用率呈下降趋势,规模效应逐渐凸显。管理费用率从年峰值的21.4%下降至H1的6.3%。公司管理费用率在年到达顶峰,主要是因为①公司于年收购的Revitacare完成业绩条件向管理层发放激励导致股份支付增加及②从港交所私有化退市产生一次性费用。总体上看,公司管理费用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得益于公司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产生的规模效应。

保持研发投入,维持研发实力,深挖护城河。H1公司研发费用率为6.3%,同比增长1.7pct,主要是研发人员数量增加和人工成本提高,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和对核心骨干的激励力度,这体现公司对研发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小幅增长,从年的3.27%上升至年的4.98%。近年来公司还不断拓宽科研领域,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研发合作;同时积极保护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专利鉴定。截至H1,公司已申请专利项(含发明专利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74项。

2.业务概览:原料业务占据主导,功能性护肤品强势崛起

从收入结构看,公司原料产品占主导地位,功能性护肤品占比快速提升,医疗终端产品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公司原料产品收入占比为40.4%,同比下降11.2pct,主要是因为年原料业务收入增速低于公司总收入增速(年原料业务收入/总收入增速分别为16.8%/49.3%)。年医疗终端产品收入占比为25.9%,同比增长1.1pct;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占比为33.6%,同比增长10.6pct,超越医疗终端产品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主要是因为公司年加大品牌推广,推出4D玻尿酸品牌米蓓尔和生活美容品牌润月雅。

公司三大业务覆盖产业链上、中游市场。公司原料业务主营HA、γ-氨基丁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供应给其他生产商。医疗终端产品主要包括软组织填充剂、眼科黏弹剂、医用润滑剂等医疗器械产品,此类产品受到严格管制,主要提供给各类医疗、美容机构,处于产业上游。公司自行生产、销售功能性护肤品,同时作为化妆品生产商和品牌商,打通产业链,直触消费者,并凭借“玻尿酸”原料的专业研发及生产为品牌背书,通过“差异化”强势提升品牌知名度。

各业务线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速,具体来看:

原料业务营收稳健增长。年公司原料业务营收为7.61亿元,同比增长16.8%,-年收入CAGR为18.5%。公司依托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开发出以HA为核心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持续加强在生物活性物原料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在产品创新、营销推广、管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年公司新上市原料产品6个,包括宠物用透明质酸、计生用透明质酸等,新增产品规格11个。

医疗终端业务快速增长。年公司医疗终端业务营收为4.89亿元,同比增长56.3%,-年收入CAGR为36.7%。公司医疗终端产品主要包括软组织填充剂、眼科黏弹剂、骨科注射液等。截止年底,公司骨科产品已中标全国23个省份的集中招标采购。眼科产品亦不医院,已与知名眼科集团建立初步合作。医美整形方面,年公司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单相含麻透明质酸填充剂,对产品进行品牌年轻化升级,提高了年轻消费者的主动选择率。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高速增长。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为6.34亿元,同比增长.5%,-年收入CAGR高达%。公司依托发酵技术平台与交联技术平台,以HA保湿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保湿、修护、舒敏等功效的功能性护肤品。年公司针对敏感肌修复的品牌米蓓尔4D-HA上市,润百颜故宫口红、润百颜蜂巢玻尿酸水润次抛原液获得天猫金装奖,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声量不断提升。

从毛利率来看,公司医疗终端产品毛利率最高且近年来稳定提升,功能性护肤品毛利率快速攀升,原料产品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年公司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原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86.7%/78.5%/76.1%,同比增长1.2pct/-5.2pct/-0.1pct。年医疗终端和原料产品毛利率基本稳定,功能性护肤品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面膜、面霜、乳液、精华水等毛利率略低于次抛类产品的品类收入占比增长,导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

-年,公司原料产品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下降。凭借技术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定制化优势以及资质壁垒,公司透明质酸原料业务的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随着产品细分种类增加,部分新增规格如MD-II、HA-EP1、HA-EK等滴眼液级及注射级规格的价格和毛利率相对较低,导致原料产品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

公司医疗终端产品毛利率维持在最高水平,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由于医疗器械业务存在证照壁垒,需进行监管注册并履行注册检验、临床、审批等程序,审批耗时较长,所以已批准上市的正规产品毛利率较高。近年来,医疗终端产品毛利率稳中有升,主要是因为公司骨科业务毛利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①毛利较高的直销渠道收入占比提高,以及②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如骨科业务毛利率由年的39.8%大幅提升到年的78.8%。

公司功能性护肤品毛利率快速攀升,由年的61.4%提升至年的78.5%。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次抛原液系列护肤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公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主打透明质酸、氨基丁酸等核心成分的多个护肤品子品牌,销量大幅提升,规模效应带来单位成本降低;同时线上销售占比提升,带动平均销售价格有所提高。

3.原料业务:技术领先,缔造全球龙头地位高性价比+极致效率

透明质酸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的天然高分子粘多糖。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或玻璃酸,是一种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及D-葡萄糖醛酸的重复结构组成的天然高分子粘多糖,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结缔组织和体液中,人体中常以透明质酸钠的形式存在,习惯上仍称为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透明质酸由于具备良好的保湿性、润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与生物降解性,其规模化生产极大普及了在医药、生物医用材料、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并拓展至如肿瘤治疗、组织工程、药物载体、口腔、胃肠、耳鼻喉等新应用领域。

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超万吨,保持双位数较快增速,其中食品级销量占比不断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达到吨,预计年超吨。行业保持双位数较快增速,-年复合增长率为22.8%,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18%。分品类看,年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销量分别为20//吨,销量占比分别为4%/50%/46%。其中,食品类占比提升最为迅速,-年由37%提升至46%,主要受益于全球范围内透明质酸食品监管*策的持续开放。

中国为第一大透明质酸原料产销国,但研发门槛较高的医药级原料生产占比仍有提升空间。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透明质酸原料产销国,一方面,年中国透明质酸原料销量约为吨,约为全球总销量的86%;另一方面,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华熙生物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年销量占比约为36%,其他国外主要原料企业还包括捷克Contipro和日本Kewpie。然而,国内对于研发门槛较高的医药级原料生产占比仅为2.3%,远低于全球范围内14.3%的生产占比,反映国内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需要继续从相对低产值的生产结构向高产值的生产结构进化。

公司化妆品级原料收入占比最大,受益于美妆及医美赛道高速增长和国际市场食品级原料需求的提升,注射级、化妆品级、食品级原料销量及收入增长均较快。年公司滴眼液级/注射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销售收入分别为1.31/0.87/3.43/0.74亿元,在原料业务占比分别为20.1%/13.4%/52.6%/11.3%。-年公司滴眼液级、注射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销量增速CAGR分别为8.5%/33.4%/21.0%/34.1%,收入增速CAGR分别为5.0%/23.3%/18.6%/48.7%,总体来看注射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销量及收入增速较快。其中,化妆品级和注射级原料增速较快,主要系下游化妆品及注射医疗器械增速较快;食品级增速较快,主要受海外需求提升影响。另外,年4月公司成立日本子公司,并聘任原资生堂透明质酸原料业务负责人德永达郎为副总经理及日本子公司负责人。此前资生堂曾宣布将在年之后的三年退出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预计此次对日本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公司开拓医药级透明质酸及其它原料成分在日本的市场,推动医药级原料销售的增长。

医药级原料毛利率相对较高,平均价格也远高于化妆品级和食品级。由于技术壁垒更高,公司滴眼液级和注射级两种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相对较高,毛利率范围在85%-95%,化妆品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在70%-80%,近两年食品级毛利率也提升至50%以上。从平均价格看,随着规模效应的持续发挥,各类别原料平均价格逐年均有一定降低,但是价格带差异巨大,年每千克滴眼液级/注射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平均价格分别为///元。

公司原料端竞争壁垒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1)较高的技术及生产壁垒:主要有产率、纯度、分子量等对比指标。①产率:公司是最早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企业之一,从最早仅能提取3g/L透明质酸,提升至年的12-14g/L,且产率仍在提升中,反映公司生产效率的领先,较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可使得公司获得成本优势,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②纯度:公司医药级透明质酸纯度全球领先,其中内*素含量是欧洲药典的1/20,杂质含量是欧洲药典的1/50;③分子量:为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需要开发出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原料,公司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微生物酶切法大规模生产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及寡聚透明质酸,产品分子量范围可低至2kDa高至0kDa,公司“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技术荣获第21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2)注册证准入壁垒:医药级原料对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的要求更高,各国对于医药级原料的市场准入均具有严格的标准。截至年,华熙生物在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取得了26项原料产品注册及备案证书,具备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布局能力,获得的准入证明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在中国地区,公司还是两家同时具备透明质酸原料产品批文及登记号的公司之一。另外,年6月公司公告拟收购世界第四大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商东营佛思特(属东辰集团),除了扩充产能外,佛思特在注册证方面与公司并不完全重合,预计完成收购后可进一步丰富公司的原料销售区域。

4.医疗终端:应用场景多元化,医美终端增速最快

医疗透明质酸终端主要应用于医美、骨科、眼科治疗,年规模近70亿元,其中医美透明质酸规模最大且增速最快。透明质酸因其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性级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眼科、软组织填充等各类生物医用材料中。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年我国医美级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规模为68.8亿元,其中医美/骨科/眼科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规模分别为37.0/15.7/16.1亿元。-年医美/骨科/眼科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规模增速CAGR分别为32.2%/0.6%/16%,医美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增速最快,主要系“颜值经济”下医美终端需求提升。

年公司医疗终端产品销售收入近5亿元,且保持较快增长,皮肤类产品销售占比超七成。年公司医疗终端产品销售收入为4.9亿元,同比增长56.3%,-年医疗终端产品收入增速CAGR为36.7%。年皮肤类/骨科注射液/眼科粘弹剂分别实现营收2.5/0.6/0.1亿元,在医疗终端产品中收入占比分别为78%/19%/3%。

4.1.享颜值经济红利,医美终端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近亿元,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艾瑞咨询预测,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预计为亿元;从增速上看,-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增速CAGR为29.8%,远高于同期全球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增速8.0%。受疫情影响,艾瑞咨询下调年中国医美市场增速至11.6%,但之后年份将逐步恢复,预计-年增速CAGR为15.19%,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至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有望超亿元。

我国医美接受水平改善,医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FrostSullivan统计显示,-年中国大陆医美渗透率不断提升,从0.1%提升至3.6%,但仍较世界主要国家有较大差距,约为日本的1/3,美国的1/5,韩国的1/6。随着医美产品及仪器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美知识的普及,国人对医美的接受度有所改善,据艾瑞咨询的调查,年对医美不理解的人群仅占15.9%,欣赏及可接受医美治疗的人群占比超过60%。我们认为,随着医美消费需求增加与医美接受度提升,我国医美渗透率仍具较大提升空间。

轻医美注射类项目最受青睐,其中玻尿酸注射占注射类六成以上。医疗美容按项目可分为手术类(重整形)和非手术类(轻医美),其中手术类又称重整形,是指医美指传统的整形美容项目;非手术类又称微整形或轻医美,是指利用无创或微创的疗法满足消费者的诉求。ISAPS和新氧大数据统计显示,非手术中的注射类项目在医美总疗程中占比最高,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医美项目。其中,玻尿酸注射最为普遍,在注射类项目中占比超六成。据艾瑞咨询统计,玻尿酸填充位列从70后到00后全年龄层消费者消费金额前三位。

玻尿酸注射产品海外品牌销售额占主导,国产品牌份额趋于提升。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年中国医美透明质酸产品中,进口品牌销售额占比在71.9%以上,销量占比分别在54.6%以上,国内品牌大多占据低端市场销量占比更大,而进口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销售额占主导。从趋势上看,近年来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已趋于提升,-年,国产品牌销售额份额由20.5%提升至28.1%,共提升7.6pct。未来随着国产品牌推出更具差异化和竞争力的产品、以及不断提升品牌力,我们预计国产品牌份额提升的趋势将延续,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至年国产品牌份额占比有望达到30%左右。

年公司皮肤类医疗终端营收规模为2.5亿元,且增速较快,公司注射类透明质酸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年公司皮肤类医疗终端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增加45.4%,营收增速较快。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年公司注射类透明质酸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从5.4%提升至8.1%,主要系公司自研品牌润百颜、润致等终端销售稳步提升,以及收购法国Revitacare推动。

核心交联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产品矩阵逐步丰富。由于未经修饰的天然透明质酸极易被降解吸收,难以满足生物医用材料对体内维持时间、机械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交联技术一直是透明质酸注射产品的核心技术。公司自年起对透明质酸交联技术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利用“梯度3D”交联技术实现了不同交联剂轻、中、重度交联和大、中、小粒径的精准控制,利用极少量的交联剂获得质地致密,具有不同黏弹性、内聚性、机械强度、体外酶解性和体内代谢速度的交联凝胶,形成了国际先进的透明质酸交联技术平台。

年,“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凝胶获CFDA批准上市,是国内首家获批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打破了国外市场对国内的垄断。年和年,“润致”双相和单相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凝胶相继获CFDA批准上市,“润致”成为目前市场上首个同时拥有单相和双相交联含麻产品的玻尿酸品牌。年3月,应用HEC高效交联技术的“润致娃娃针”获批上市,相较于非交联产品网格化锁水及修护皮肤张力作用更强,且延续了润致利卡多因缓释技术,是对水光产品的进一步升级。

4.2.老龄化推动骨科及眼科终端市场扩大,公司份额提升空间大

年我国骨科关节腔粘弹补充剂和眼科粘弹剂销售额均在15-20亿元,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和标点医药的数据统计,年我国骨科关节腔粘弹补充剂/眼科粘弹剂市场规模分别为19.8/15.4亿元,分别同增6.2%/8%;预计-年规模增速CAGR分别为10.17%/11.94%。

骨科的关节炎及眼科的白内障治疗规模均受到人口老龄化催化。骨关节炎和白内障作为老年人口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规模将受到人口老龄化的推动。据环球网报道,骨关节炎在我国40岁以上群体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50%,75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80%,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白内障的患病比例也呈现相似的趋势,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统计,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患病比例为80%,90岁以上发病率更达到90%以上。

骨科及眼科透明质酸终端市场均由国内企业主导,公司骨科份额持续提升。我国骨关节炎注射玻璃酸钠和眼科粘弹剂市场均国产率较高,尤其是昊海生科及博士伦福瑞达份额占比较高。虽然公司进入市场相对较晚,但是份额提升较快,-年骨关节炎注射玻璃酸钠市占率由0.6%提升至9.1%。年公司眼科粘弹剂市占率仅为4%,未来公司骨科及眼科终端产品均还有较大的份额提升空间。

公司骨科及眼科终端产品营收持续高速成长,但占比仍相对较小。年和年,公司骨科注射液产品“海力达”和眼科粘弹剂“海视健”相继作为药品及Ⅲ类医疗器械获CFDA认证,“海力达”还在年获欧盟CE认证。“海力达”和“海视健”均应用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的“终端湿热灭菌技术”,拥有较高的产品品质,“海力达”在细菌内*素、吸光度等指标均远高于国家标准。在主要产品的带动下,年以来公司骨科、眼科等医疗终端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年公司骨科注射液(即海力达)增速CAGR为63.45%,-年公司眼科及其他医疗终端产品增速CAGR为71.15%。年公司骨科注射液实现营收0.81亿元,营收占比为4.3%,年眼科终端占比不足1%,目前营收占比均相对较小。

集采中标数量扩充拉动骨科销售,直销比例不断提升,实现量价齐升。公司治疗骨关节炎的“海力达”进入市场较晚,且起初主要在民营医疗机构销售,经营规模较小,年“两票制”实施后,公司开始重视通过配送商销售的直销模式,并发力集中采购投标,中标省份数量目前已增至23个,推动骨科注射剂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从具体量价关系看,年以来公司骨科注射剂实现量价齐升,其中销量增速更高。

5.功能性护肤品:专业优势铸就差异度,品牌力持续提升

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主要包含皮肤学级护肤产品和强功效成分护肤品,近年来规模高速增长。功能性护肤品尚未有明确定义,但从实际使用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皮肤学级护肤品,一般指强调产品安全性、功效性,针对敏感肌等肤质研发的产品,例如薇诺娜、玉泽、雅漾等;二是强功效成分护肤品,一般指能够发挥核心功效成分的特点,来解决保湿、美白、抗衰等特定需求的产品,例如HFP、润百颜、圣瑰兰等。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年我国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超亿元,在美容护肤规模占比约为17%,-年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速CAGR接近30%,总体保持高速增长。

消费者对功效及成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熙生物深度三位一体,产业链贯通的医